新时代老人的心声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杜  鹏

按照联合国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就被称为老年型国家。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7%,因此,当时的学术界和媒体称中国进入了老龄社会。

随着20年间社会经济、人口老龄化的持续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老龄社会的不同阶段也有各不相同的特点和应对重点。因此,参考国际上对人口老龄化不同阶段的划分,我们将老龄社会进行了分阶段划分。将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7%,或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超过10%,称为进入“老龄化社会”;当这一比例翻番,即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超过14%,或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超过20%,称为进入“老龄社会”;而当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超过20%,则进入“超老龄社会”。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1.9亿,占比13.5%,而我国近5年来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的年增幅均高于0.5%,因此,预计到2021年底,这一比例将达到14%,进人老龄社会阶段。而到2033年前后,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将达到20%,进人超老龄社会阶段。也就是说,未来的二三十年,是我国快速老龄化的时期。在这种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对于“老龄化”的许多认识也需要及时更新。

首先,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积极老龄观有待深化。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澄清认识统一思想,才能凝聚起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强大思想和行动合力。人类普遍认识到人口老龄化主要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们曾经认为“逢老必衰”“逢老必病”、老人长寿会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然而时过境迁,新时代老年人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我们应该认识到,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并非负面结果;人口老龄化也不只是老年人的问题、养老问题,还是重大的经济、社会问题和重大的民生问题。我们应该将个体生命发展各阶段结合起来,采取全生命周期的理念加以考虑,重塑老龄化社会的新思维和治理思路,完善老龄化社会治理格局。

第二,健康状况改善,家庭和社会作用不能忽视。

20年来,除了绝对数量的增长,我国老年人口结构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以往,老年人常被看作“退休者”“照料接受者”,导致老年人对家庭和社区的贡献很容易被忽视;而且,由于缺少政策支持,老年人充分发挥余热仍然受到很多限制甚至歧视。

但其实,当今的老年人已经不同于昨日的老年人。2020年的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口中60~69岁占比55.83%,低龄老年人仍为主要群体。随着经济、医疗领域发展,老年人寿命不断延长,健康状况不断改善,低龄较健康的老人占比又高,老年人不仅能够不依赖他人,而且还有意愿继续发挥能力和价值。在家庭和社会领域,依然有很多老人在发挥重要作用,甚至做出难以替代的贡献。

第三,高龄化趋势显现,照护需求增加。

20年来,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数量与占比都显著增加,占比由2000年的9.23%上升到2020年的13.56%;绝对数量增加了2倍,由2000年的1199万提高到了2020年的3580万。老年人口整体呈现出高龄化发展趋势。伴随这一趋势而来的,将是失能、半失能风险水平的增加,且老年群体内部的健康问题较为复杂,这将给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老年照护服务体系带来较大压力。

第四,老年人口文盲率明显降低,教育需求更高。

2020年,60岁及以上人口中,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3669万人,占比为13.90%,相比2000年增加了7.72个百分点,文盲率由原来的近五成下降到一成。这既是义务教育持续发展的结果,也为今后老年教育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参与老年教育,不仅可以丰富老年人生活,陶冶情操,还可以提升老年人的工作技能,为其参与社会发展、老有所为提供基础。

第五,城市老年人口增加,经济实力增强。

2020年,我国城市老年人口数为1.43亿,首次超过农村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总数的54%。城市老年人口增多,也意味着老年人经济自给能力大幅度提高。“十四五”规划制定了到2025年养老金覆盖率达95%的发展目标。随着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建设与完善,未来老年人口的收人将更有保障,其个人收入将经历快速攀升阶段,个人积累的财富也将普遍高于上一代的老年人。

而且,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以及老年人经济收入和自身需求层次的提高,可以预见,未来老年人的消费观念也将不断升级。我们要认识到,老年人不是包袱,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不远的未来,中老年人口将会形成庞大的老龄经济需求和市场,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