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载烟火气】城市最后的修补匠

修鞋,曾是极具生活情怀的行当之一。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老行当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消失在城市的街头巷尾之中。在万载的街头,鲜有几个修补摊位。

摊位上,手摇补鞋机、铁脚撑、钳子、小铁锤、铁钉等工具尽显岁月斑驳。今年63岁的辛阿姨是这里的修补匠,从事这一行当整整38年。

从最初的纯补鞋,到如今的补鞋、修拉链、修伞、擦鞋,这些修补活对辛阿姨来说都驾轻就熟。

以往,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生活理念深入人心。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家对于衣食住行的需求不断更迭。对于损坏的鞋子、伞具等生活用品,大部分人都会选择买新的,很少有人会特意找个修补铺修补。于是这个曾经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社会角色,如今渐渐退出大众视野。

风里来,雨里去。从事修补工作三十多个年头,辛阿姨的修补工具日渐丰富、修补同行愈发变少、修补场所一变再变。从一开始城区热闹的南门街头、到人们进进出出的菜场门口、再到现在管理部门统一规划在县烟草公司斜对面的小棚,地点变了,不变的是服务,是方便,是手艺。

简易的小棚中,有活时,大家修修补补,空闲时,一起唠嗑解闷。不去计较今天生意是很红火还是很冷清,只为给大家提供一个方便。修补对大家来说是工作,也是生活。

辛阿姨每天七八点出摊、傍晚五六点收摊,风雨无阻。当问及到辛阿姨要干到什么时候时,她这样说:“只要我还干得动,就想一直干下去。”

修补,对于辛阿姨来说也早已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更多的是一种无法舍弃的生活方式,以及不可或缺的精神慰藉。

时代的发展,总会有新东西要进入我们的生活,有些旧事物要走到尽头,这些慢慢消失的老行当,逐渐成为时代模糊的背景。只愿这些老手艺得到的关注多一些、消失少一些、慢一点。

杨阿姨/ 66岁/从事修补工作37年

杨叔叔/ 63岁/从事修补工作28年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