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微笑天使”江豚说开去

头部钝圆,嘴部弧线自然上扬,像在抿嘴“微笑”,看起来十分治愈人心,因此收获了“微笑天使”的昵称。它既是当下水生生物中的顶流“网红”,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群宠。由“微笑天使”江豚说开去,有很多故事值得我们关注。

余干县鄱阳湖康山水域,豚跃鸟翔,绘就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余会功/摄


638头次,创历史新高!这是近日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公布的长江江豚监测数据。长江干流江西段连续5年、赣江干流连续2年稳定保持在Ⅱ类水质,2022年江西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升至96.2%、创历史新高。这是日前《江西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公布的水环境监测数据。这两组亮眼的数据并非毫无关联,数据背后是江西加强全流域生态保护治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零光片羽,折射出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取得阶段性成效。一“跳了!有大片!”夏日的一个清晨,地处赣江的南昌市扬子洲镇渔业村的一处江湾,生态摄影爱好者章斌手持“长枪短炮”,正专心致志地对准江面,抓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微笑天使”江豚,这处江豚栖息地也被市民亲切地称之为“江豚湾”。相似的场景也在鄱阳湖九江都昌县朱袍山、上饶余干县康山等水域上演。


长江最美岸线九江永安段。欧阳海员/摄


但在许多“老南昌”的记忆里,20世纪80年代以后,受长江流域鱼虾资源大幅减少等因素影响,赣江鲜见江豚踪迹。如今,江豚“携家带口”,戏水扬子洲,逐浪八一桥,唤起许多人儿时的美好记忆。扬子洲水域是南昌城区滨江水域的一部分,江豚为何“钟情”于此?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秘书长王丁认为,这一喜人现象得益于自2020年起长江干流江西段、鄱阳湖及赣江南昌段全面实行“十年禁渔”,水上、岸边无人为干扰,水里鱼虾增多,极大改善了江豚生存环境,使得扬子洲水域的江豚种群较为稳定,一年之中有9至10个月在此生活,且幼豚数量明显增多,说明江豚生活在该水域不仅“安家落户”且“富足安康”,添丁进口。长江江豚是一种小型齿鲸,仅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干流以及与之连通的鄱阳湖(含赣江水域等)、洞庭湖,是长江淡水生态系统健康的指示物种和长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标志。而鄱阳湖作为长江江豚重要的栖息地之一,也被称为长江江豚最后的避难所。“简单来讲,水质好不好,江豚最有发言权。”江西省科学院生物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戴年华说,长江现存的水生哺乳动物只剩下江豚,江豚位于食物链顶端,喜欢吃鱼,鱼吃浮游生物或水生植物。复杂的食物链中,包含了从植物到小型动物、到大型动物。因此,江豚的种群状况是长江母亲河生命力的最真实体现。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江豚在鄱阳湖和长江交汇处的湖口县水域频现。江豚“进城”意味着什么?中科院水生所副研究员梅志刚认为,市民现在可以近距离观察到越来越多的江豚,印证了近年来赣江水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标志着江西水生态乃至整个生态质量持续改善。2022年,全国唯一一个部省共建长江江豚保护基地落户江西,江豚保护再迎利好。二从高空俯瞰,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河水脉从东、南、西出发,蜿蜒奔流于赣鄱大地,汇流注入鄱阳湖,最后流入长江,形成完整的鄱阳湖水系,覆盖江西97%的国土面积,每年经鄱阳湖注入长江的水量约占长江径流量的15.5%。水之于江西是如此重要。如何守护好五河一湖一江,考验决策者的智慧和魄力。重任在肩,彰显使命担当。从2020年开始,江西坚持一盘棋思想,对35个水生生物保护区、152公里长江干流和鄱阳湖统筹推进禁捕退捕,为长江江豚等水生生物繁衍生息腾出时间和空间。在长江十年禁渔进入“三年强基础”的关键之年,江西发布“五河”干流禁捕退捕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自今年三季度开始,在“五河”干流实施禁捕退捕,破解禁捕区与非禁捕区的交叉水域执法监管的难点和堵点。用最刚性执法呵护重点水域生态环境。联合开展“中国渔政亮剑”“打击非法捕捞百日攻坚”等系列专项整治行动,2022年出动执法人员15万人次,开展行动3600余次,查办违法违规案件1500余件。



2017年6月湖口县成为全国首个保护江豚“协助巡护”示范点,昔日“捕鱼人”变身为“护渔员”,守护鄱阳湖及长江湖口水域的水生物。挺立潮头,以大手笔写活水文章。时间回拨。从2015年11月江西实施“河长制”,到2016年8月江西获批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再到发布全国首个省级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地方标准,江西的河长制湖长制被赋予更大的责任、更重的担子、更丰富的工作内涵。省委书记担任省级“总河长”“总湖长”,省长担任省级“副总河长”“副总湖长”……江西建立覆盖广、规格高的五级河湖长制体系,实行涉水规划、河湖监管、行政执法“三统一”,告别过去“九龙治水”水难治的窘境。出台全国首个河长制工作省级表彰办法,面向基层和工作一线,每3年评选出河长制工作先进集体15个、优秀河长60名。“河水有问题,直接找河长”,成为老百姓的共识。“群众都看在眼里,巡河不能马虎!”近日,省优秀河长、永丰县八江乡党委书记张锦竹和茶口村河长袁付财,沿着当地藤八河岸仔细查看河流水位、河岸垃圾清理等情况。水污染,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一场场力度空前的生态修复行动接续实施:在九江,长江岸线共拆除沿江非法码头74座、泊位87个,腾出岸线7529米,治理废弃矿山1.1万亩,沿江堤栽种绿植700多万株,新建、改造小景点、小游园60个,最美岸线“升级版”呼之欲出。在南昌,沿赣江干流构建绿色生态廊道,开展河道清淤、河岸复绿,推动湿地公园和湖湾港汊整治修复,赣江生态带景色宜人……今年4月3日,江西出台《长江江西段及赣江干流入河排污口整治实施方案》,全面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又一场硬仗已经打响。



航拍长江“最美岸线”湖口段。霁湖光万里,平波色连天。鄱湖浩渺,长江滔滔。江西水质持续改善。今年1-4月,全省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5.5%,鄱阳湖总磷浓度0.06mg/L,全省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为100%。三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漫步渌水河畔,两岸树木葱郁,绿草如茵,生机勃发,一脉清水自萍乡缓缓入湘而去。今年3月,正是凭这一河清水,在“赣湘对赌”中,萍乡获得首轮生态补偿3000万元。所谓“赣湘对赌”,即如果江西注入湖南的水质类别达到或优于国家考核目标Ⅲ类,湖南补偿江西;反之,江西补偿湖南。这是赣湘两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探索跨省流域生态补偿的生动实践。生态“对赌”,没有输家。在生态环境部最新发布的名单中,萍乡进入2022年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变化前30名,可谓挣足了“面子”。除了首轮“对赌”补偿资金,萍乡还获得中央、省级渌水流域补偿资金1.44亿元,还赚足了“里子”。


水清岸美,廊桥倒映,萍乡市湘东区江口村风光秀美。李桂东摄


除了赣湘合作,作为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省,江西连续7年实施全流域生态补偿,累计安排财政资金245.91亿元,与相邻的广东省签订东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生态红利加速释放。长期以来,生态产品价值“说不清”“算不明”“用不上”。江西以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省建设为契机,下足功夫,一方面在全省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时,将土地、林木、水等生态资源“入账”;另一方面积极对生态资源开展价值评估,为绿水青山“定价”和“变现”。永修县成功促成江西首例取水权交易签约;宜黄县通过水权交易的方式,将50.36万立方米的水量指标有偿转让……水资源明码标价,让群众对好生态心动不已。靖安县强化“幸福河湖+全域旅游”融合发展,既提升河流环境,又促进百姓增收,2022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150.3万人次;湘东区建成萍水河20公里生态廊道,“萍水十景”串珠成链,呈现出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喜人景象……“江西山水真吾邦,白沙翠竹石底江。”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正在赣鄱大地徐徐铺展。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