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帮扶故事:这个贫困户“得奖了”

“朱老板,快出来,乡里潘书记来给你颁奖来了!”赤兴乡皂下村第一书记朱钦强扯着嗓子喊道。

“你就别逗我玩了,朱书记,我一个贫困户能得什么奖?”贫困户朱福牙咧嘴笑着赶忙出来招呼。

“是真的,你今年被评为全市的‘脱贫示范户’,奖牌都给你送过来了。”乡党委副书记潘洁诚恳地说。

拿着奖牌,朱福牙激动地说:“这是我家的第一个奖牌,我要挂到最显眼的位置!”

现年60岁的朱福牙是赤兴乡皂下村人,该村是十三五的省定深度贫困村,地势险峻,产业基础十分薄弱。全村327户农户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右42户163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3.5%,朱福牙正是这163人中的一员。可现在朱福牙靠自己勤劳的双手,短短四年时间,他不仅实现了全家脱贫,还成了皂下村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

时间回到2016年。朱福牙家中6口人,大儿子在外务工,小儿子在读小学,一家人虽说不富裕,但日子也算过的还可以。但是天有不测风云,这年,在校读书的小儿子突发疾病,连转几家医院都找不到病情原因,在赶赴南昌就医被确诊为脑内神经系统疾病后,便开始了漫长的治病时光,一年下来,家中积蓄早已用光,靠大儿子在外务工的工资,根本支付不了昂贵的医疗和生活费,左拆右借,背负了10多万元外债,生活变得十分拮据。

朱福牙一家的困境在2017年迎来了转机。这一年,经村组评议决定,将朱福牙纳入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是这一年,朱福牙开始踏上养殖致富的道路。在村两委和帮扶干部的帮助下,朱福牙人生第一次向银行申请了3万元的小额信贷,购进了第一批200多只雏鸡、雏鸭,办起了养殖场。最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导致养的鸡鸭苗总是出现状况,成活率不足60%。但他从没灰心过,不断吸取经验教训,一方面虚心向那些养鸭户请教,另一方面乡里每年组织两次以上的技能培训活动,定期对产业大户派出技术人员上门服务。经过以养求学的摸索和实践,他总结出一套从孵化到成品鸭的经验和方法。

朱福牙的养鸭场渐渐地走上正轨后,2018年销售额达到了10多万元。目前养殖土鸡200余只,鸭子300余只,兔子30余只,并且100多只鸡鸭正在孵化,1000多只雏鸭雏鸡正在分批次出壳,仅靠出售鸡鸭苗,收入就到了1万多元。“每天的生活就是照顾这些鸡鸭兔,累呀!累呀!”朱福牙虽说着累,但脸上始终乐呵呵的。

2019年春节刚过,朱福牙计划把赚来的钱扩大养殖规模,他看到市场上猪肉因非洲猪瘟的影响无人问津,便想着大家现在都不敢养猪,如果此时开始养猪,等到下半年出栏时肯定能卖个好价格,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帮扶干部。

帮扶干部经过多方打听深思熟虑后,鼓励朱福牙养猪,帮扶干部按照市场上“逢俏不赶,逢滞不丢”的规律进行分析,建议他等猪出栏后卖猪肉更赚钱,又组织单位的同事来大量购买猪肉。借助猪肉的好行情和有效的销售方法,他把当年出栏的30余头猪卖了个好价钱。

大家都说:这两年搞养殖业太难了,不是鸡瘟就是猪瘟,能存活下来都是靠运气。而朱福牙却说:“我的养殖业之所以存活下来,不是靠运气,而是靠扶贫政策、村两委和扶贫干部。”

如今,朱福牙已成为皂下村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养殖的品种由单一的鸡鸭扩展到养猪、兔子。全家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朱福牙不仅还清了外债,兜里还有了存款,小儿子的病也好了,大儿子儿媳也放弃了在外务工,回到家中帮助父亲搞养殖。看着一家人都在自己身边,已经60岁的朱福牙言语中透露出都是幸福。“感谢村‘两委’干部和帮扶干部,不管是生活,还是发展产业都尽心尽力地帮助我。”

脱贫只是新生活的起点,致富奔小康才是今后的目标。“把养殖业做大做强”,他为自己做了精准定位。今年,他又扩大了养殖规模,准备优先聘请贫困户到他的养殖场务工并传授经验技术。此外,他还在全乡组织的精神扶贫宣讲大会上进行宣讲,告诉大家“好日子是干出来的!”

供稿:赤兴乡 陈婧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