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卢文倩踏上求学的列车,王建峰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卢文倩是王建峰的城镇扶贫帮扶对象,父亲因病逝世,母亲身体残疾,母女两人只能借住在邻县的亲戚家,靠政府的救助金维持生计。
由于疫情的原因,卢文倩今年上半年的许多课程只能在线上完成,就连高考也推迟了一个月。作为卢文倩的帮扶干部,王建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缓解卢文倩的心理压力,在肩负繁重防疫任务的同时,王建峰不忘与卢文倩电话联系,耐心地向她科普防疫知识并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她的心理恐惧,鼓励她专心致志地学习,沉着、冷静地应对高考。终于,在王建峰无微不至的关心和鼓舞下,卢文倩顺利地考上了大学。
早在去年,卢文倩的母亲由于身体原因,无法给她运送生活物品,王建峰便主动承担起为卢文倩运送生活用品的工作,即使每次去看望卢文倩都需要开上60公里的路程,王建峰却无怨无悔,一送就是一年。他常常说,扶贫要扶志,教育扶贫就是最好的扶志方式,现在我有能力帮助她们,这一点也不辛苦,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卢文倩能够考上大学,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彻底摆脱贫困。
多年的相处,他们仿佛变成了“亲人”一般,除了照顾和关心卢文倩的学习,对于李凤娥一家贫苦的经济条件,王建峰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帮助。在了解到李凤娥家里还存有大量的蜂蜜没有卖出时,他便想方设法为其寻找销路,后来更是联系到万载扶贫电商平台“金色田园”公司,为其销售蜂蜜300多斤,通过这一渠道,就为她家增收近万元。在卢文倩考取大学之后,王建锋便开始帮助卢文倩申请助学贷款,并为其争取到县慈善会“爱心传递、点亮梦想”助学金5000元,解决了卢文倩的入学难题,让她能安心学习,早日成功成才。
在广大扶贫队伍中,有许许多多像王建峰一样的人,正是这些有情怀、讲担当的党员干部,奋力抒写着扶贫路上的初心和使命,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铺路石。
供稿:罗城镇 陈婧珺 张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