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书塑造好性格

受访专家:武汉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杨 健

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儿童脑潜能开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教授 高成华

本报记者 张 芳

读书,特别是亲子共读,是促进幼儿认知、语言、识字和社会情感发展的重要方法。但在电子书逐步侵占纸质书生存空间的当下,有专家担忧,这将导致幼儿阅读质量的下降,进而影响其整体认知发展。《儿科学》杂志近期刊发的一项研究显示,由于亲子互动减少,相比阅读纸质书,读电子书的孩子更容易分心且难以控制情绪。

互动质量影响“共读”效果

美国密歇根大学莫特儿童医院行为发育儿科医生蒂芙尼·曼泽曾两次在《儿科学》杂志发表论文,针对幼儿阅读电子书和纸质书的不同表现进行对比。2019年的研究中,她选择了普通纸质书、基础型电子书、增加了音效和动画的增强型电子书,随机分配给37对幼儿及父母阅读。

结果发现,与增强型电子书或基础型电子书相比,阅读纸质书的家长与孩子对话更频繁,互动时的总言语表达量更多,学龄儿童的表达意愿也更高,因而“共读”的得分明显优于其他两种电子书。具体表现为,读纸质书时,家长更倾向于针对书中内容,向孩子提出开放性问题,以促进他们的表达,比如,“这里发生了什么事”“他们接下来做了什么”“你觉得这本书怎么样”等。父母还会通过指点、提要求等,引起孩子的注意,从而增加互动性,比如,“让我看看那只猫”“看这个”等表达。研究人员将上述沟通称作“高质量对话”,因为孩子可以通过接触新词汇,以及比生活中更复杂的句子、语法,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而在阅读电子书时,家长与孩子的互动不仅减少了,对话质量也更低。一项研究显示,与传统的玩具、游戏相比,孩子在使用电子设备时更倾向于独立操作,不希望有家长参与;父母也认为,如果孩子能够独立使用平板电脑等设备,他们会感到自豪和欣慰。这种独立性固然有好的一面,但会直接影响到电子阅读中的亲子互动状态。阅读过程中,即便有亲子互动,对话内容也包含大量的操作指令,而不是基于书籍内容的评论,比如,“你可以点这个按钮”“用手指滑”“你别一直按后退按钮”“不能把音量调大”等。

蒂芙尼·曼泽认为,亲子共同阅读的益处,来源于围绕书籍进行的亲子互动的质量,特别是对幼儿来说,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极度依赖父母,互动质量的好坏就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沟通频率降低,还是对话质量不高,都会使原本的益处打折。

2021年,蒂芙尼·曼泽又考察了72名2~3岁幼儿与他们父母在阅读不同书籍时的互动,得出结论与两年前基本一致:电子书具备的互动功能会限制父母提出开放性问题的频率,减少了父母与孩子间的语言交流。此外,研究发现,读纸质书时,父母可以通过提问,让孩子积极参与互动、专心阅读,即便突然情绪爆发,也能更好、更快地在父母安抚下平复心情。换句话说,读纸质书比电子书更能促进幼儿与父母间的丰富互动,有利于形成健全心理,让孩子在爱心中健康成长。

电子书有“先天”劣势

武汉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健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说,虽然读电子书和纸质书都叫阅读,但对处于发育期的儿童来说,两者还是有一些区别。

首先,纸质书比电子书更适于“共读”。幼儿阅读能力极为有限,需要父母从旁指引和讲解。纸质书不具备其他辅助功能,父母必须参与到孩子的阅读过程中,由此营造出更好的、适合亲子共读的环境。读电子书时,家长们针对操作层面的负面指令,如“不要总按这个键”等,则可能激化亲子对立,增加双方隔膜。

其次,电子书容易导致分心。早在2000年,荷兰莱顿大学儿童教育教授阿德里亚娜·巴斯进行过一项有关电子故事书的研究。她为4~5岁的孩子们提供了同一本儿童读物的两种选择,一是可以听的电子书,二是带按钮、有动画的游戏型电子书。15分钟的阅读后,巴斯发现,两组孩子都没有学习到新词汇或完全理解故事情节:听书的孩子没有按顺序听,只是简单地随机听了一些文本片段;不受限制玩游戏的孩子,甚至很难回忆起故事情节,更不知道书中的单词。

再次,电子书束缚发散思维。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儿童脑潜能开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高成华教授说,电子书的内置功能可以在家长缺席的情况下,为孩子阅读提供基本的讲解和指引,但同时也会因为模式化的“标准答案”限制了儿童的发散思维。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阅读不仅包括读,还应包括表达,这需要一定的联想能力,而“留白”更多的纸质书显然更具优势。

最后,电子书可能损伤视力、影响睡眠。在相同的阅读时间内,再先进的电子屏对视力产生的负面影响都会高于印刷品。英国研究者还曾发现,触摸屏使用较多的婴幼儿,夜间睡眠较少,白天睡眠时间较长,睡眠总时间也更短。

家长要学会引导阅读

在评估电子书对儿童早期发育影响的众多研究中,结论好坏参半。比如,2014年发表的一项针对29篇学前教育论文进行的综述性分析研究显示,在没有成年人帮助时,儿童阅读电子书后的理解能力和识字能力,比读纸质书更好;但在有成年人指导时,便不会出现这种差异。这说明,家长在引导孩子阅读中有着重要作用。

杨健建议,良好阅读首先要从选书入手,建议家长给幼儿选择他们喜欢的儿歌、童话、故事类图书,先使其对书籍产生兴趣。读书时,家长要有意识地“以手指字”,让孩子在大脑中建立起“音”和“形”的重合关系。这种“模式记忆”只存在于幼儿阶段,且一旦形成印记,就极不容易被抹去,对促进脑发育十分有益。在故事内容叙述方面,切忌做过多解释,可以问孩子“这是什么”,但“为什么”则要等到孩子提问再答,尽量做到“问大答大、问小答小、不问不答”。高成华则强调,阅读后的表达性练习也很重要,应当鼓励孩子在读书之后,试着把内容复述出来,还可以让他们加上自己的理解,重构一个故事讲给别人听,甚至画出来给他人看。

高成华说,幼儿早教中,一定是优先使用纸质书,但也不能完全弃用电子书,可以将其作为纸质书的一种补充。事实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致力于开发更适合儿童阅读的电子书,以降低其负面影响。研究发现,电子书中的文本突出显示和音频叙述,并不是影响孩子阅读的主要障碍,游戏、谜题及其他与故事情节相关的互动元素才是导致孩子分心的原因。他们建议,在更新电子书设计时,应减少嵌入游戏、动画等。此外,家长在陪伴孩子读书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图书内容本身,而不是其他有关操作的干扰信息。为降低电子屏对儿童发育的不良影响,应严控其使用时间。美国儿童学会建议,18~24个月大的孩子尽可能不用电子产品;2~5岁的儿童,每天使用最多1小时;睡前1小时内,不使用电子产品。

杨健最后提醒,应当从小培养孩子爱读书、以书为友的习惯。因为调查发现,如果孩子从小爱书,这将成为他一直不会丢掉的好习惯,惠及一生。为此,家长应做好表率,在家里多看书、多读纸质书,以言传身教影响孩子是最有效的办法。▲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