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人的“守”艺事

2021年7月中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组出具专函,特邀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的一位民间老木匠赴北京参加一档以老年人为主要观众群的《夕阳红》电视节目制作。节目中老人坦言,自己做了大半辈子木匠,退休之后眼看一些老农具逐步被时代淘汰他心有不甘,于是打起了制作微缩农具的主意。其目的是充实一下精神生活,体现“老有所为”的真实含义,同时把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传承给后人,借此记录春耕回忆,感受农村风情,了解农耕文化。

这位老木匠,就是原万载县二建公司退休职工郭西灿,2019年2月被宜春市文广新旅局命名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农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郭西灿被宜春市文广新旅局命名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农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慕其大名,记者近日特地拜访了这位颇具艺术创意的老人。郭老的居住地位于万载县城东小北关,这里地域不阔名气倒是不小,近代以来先后诞生了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郭一岑、知名爱国人士张岂庸等好几位声名显赫的人物。郭西灿其实就是郭一岑之孙,乃典型的书香门第,于1945年11月出生,自小就爱读书。然而受海外关系的影响,他并未沾着祖父的光进高等学府深造,而是初中刚一毕业就去了康乐镇基建队当学徒。紧接着,1968年下放鹅峰乡丁田村劳动,过起了脸朝黄土背朝天,出见晨星归见月的日子。

20世纪80年代初政府落实政策,郭西灿回城被安置在县文化馆做摄影工作。因生计所迫,后来他干脆改行去二建公司做木匠,直至2005年退休。

依郭西灿的性格,人已退休却怎么也闲不下来。那些刚收拾起来的锯子刨子凿子等木匠工具仿佛还在向他招手,让他一天到晚总思忖着做点与木工活有关的事情。他想过自己办家具厂,也去过家具厂替老板帮忙,最后在激情、灵感、匠心的共同作用下才决定独具创意尝试做微缩农具。在他看来,足以体现农耕文化的老式农具兼有观赏与收藏的双重价值,丢失了实在可惜。老式农具不便于留存,改成微缩版的就简单易行多了。

郭西灿制作微缩农具风车

制作微缩农具土车(又称羊角车)

于是从那时起,郭西灿又拿起他那套使用过多年的木匠工具做起了手摇水车、风车、儿童学步车、羊角独轮车、纺纱车、牛拉水车、筒车、滚子、拖耙、浪耕、曲辕犁、打禾木桶、石碾、石磨、织布机、弩箭等各式微缩农具。参照原物的实际尺寸按比例缩小3—5倍,体积和重量大大缩小或减轻,但外形与老农具如出一辙,就如孙大圣耍魔法可以说小就小,玩转自如。

“叮叮当,叮叮当!”刚踏进郭老家门,厅堂里便传来一阵斧子、锤子、凿子的敲打撞击声,此时他正在组装一辆微缩型羊角独轮车(俗称土车)。郭老放下工具,叫老伴递上热茶,我们边喝边聊。他说:“别小看这车子,历史上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运输工具。那时不像现在,民间运送货物就靠用土车(羊角车)推着走,一车能装载300来斤。推车人手执把柄,货物两侧均等,重心稳当,不偏不倚,‘吱呀吱呀’的一天走上百余里路是常事,累了停下来歇息片刻,夜了就住客栈。万载的爆竹、土纸、夏布等特产就是靠这个运往外地销售的,返程时再把当地物产带回来。”

“瞧,这不就是耕作农具么,好逼真啊。”我随手拿起一把微缩型曲辕犁左看右看,脑海里立时浮现出年少时跟父亲学耕田的情形,牛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赶,鞭子打得拍拍响。有时候,牛实在走不动了,肩膀被牛轭(防止耕牛走脱的颈箍)勒得鲜血淋漓,我心生怜悯,不再忍心抽打鞭子,宁肯耕田的进度比别人慢而少拿工分,也不想让自己受到良心的谴责。

制作现场,一条高度约12公分的微缩型爆竹擦凳引起我的关注,它让我想起小时候母亲领着我们几个兄弟姐妹在煤油灯下擦爆竹筒子的情景。这是一项既安全又比较轻松的体力活,可以把原材料领回家里完成。那时擦一卷爆竹筒子大约是1毛钱,一天下来能擦20多卷,钱不多但用来补贴家用算是可观收入了。

“做爆竹少不了用纸筒装土硝,而装硝的纸筒就是通过擦筒凳滚压搓擦出来的。”郭老介绍,“制作擦筒凳必须采用比较坚硬的木质材料,其精密度不能相差一张纸的厚度,稍有偏差搓擦出来的筒子就会出现一头大一头小,搓出螺丝头来。所以说,想制出一条合格的擦筒凳并不容易。”

说话间,郭老领我走进一间他精心布置的产品陈列室,让我感觉眼前一亮。房间不大,里面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微缩农具,琳琅满目连数都数不过来。他告诉我,这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大约有100来件,一些半成品、木原料都是单独存放。为防止木质受潮发霉,他一有空闲就会翻动整理一下,也让房间不至于显得凌乱。

这些年来,郭西灿制作微缩农具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就像长了翅膀传得神乎其神,慕名前来采访的媒体记者络绎不绝。香港中文大学的谭伟伦博士在看了郭西灿的微缩农具视频资料后颇为惊奇,提出愿以每个1000元的价格全部收购,他不为所动婉言谢绝。他说,我已多次表明制作微缩农具并不是为了卖钱,主要在于传承,让自己的老年生活更加充实和富有意义。他还打算趁自己身体康健之时尝试做一些微缩古建筑,自筹资金开办一个家庭展览馆,将所有的产品全部集中起来供游人参观。这是他的心愿,也是老人的最终目的。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