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小山村 大变样

红色槽岭

白水乡槽岭村是“十三五”省定深度贫困村,地处偏远山区,海拔高。全面脱贫之前,槽岭有贫困户44户,共147人,贫困发生率23.5%。

刘华平曾经是槽岭村的贫困户,因为妻子残疾,自己只能在家种地照顾她,一儿一女都在上小学,家境困难。近几年来,通过国家扶贫政策及帮扶干部的扶助,刘华平一家的日子一天天地变好。

白水乡槽岭村村民  刘华平

“2016年我的帮扶干部帮我贷了5万元(免息扶贫)贷款(养猪),后来我没钱养猪,我的帮扶干部还自掏腰包借钱给我养猪,好在政府这么好,派了帮扶干部大力支持了我。我去年卖猪就赚了十几万块钱。真的,我的帮扶干部比我的亲戚都好,现在我的日子越过越好了,越过越红火啦。”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槽岭村有着数百年的龙牙百合种植历史,素有“百合之乡”之称,槽岭因地制宜,发展百合加工、油茶、光伏等产业,成立了百合生态种养农民合作社、杨柳塘生态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特别是全村充分利用白水乡百合文化节这一特色名片,不仅拓宽了百合系列土特产品的销路,使村民增收,还实现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脱贫户过上了更幸福的生活。

白水乡槽岭村第一书记  任智君

“树苗、资金以及技术都由合作社免费提供,村民自己种植自己管护,所有的收入都由村民所得,我们村干部也会帮忙对接销路,一年下来人均有两万多块钱的增收。”

过去,交通不便成为槽岭发展经济的“拦路虎”,“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是槽岭的真实写照,现在修了柏油路,到县城只要一个小时。

白水乡槽岭村村民   张声勇  

“以前我们槽岭只有沙子路、泥巴路,出行很不方便,现在修了柏油路,真正是一条致富路,老百姓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

随着全村经济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槽岭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充分挖掘本地红色资源,打造“三馆一碑一小道” 红色名村。用支部文化馆、红史馆、脱贫攻坚馆,烈士纪念碑,初心小道等红色景点,打造“支部主题党日”特色小型活动平台、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吸引各地机关、企事业单位来村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穿红军服,重走初心小道;瞻仰烈士纪念碑,重温入党誓词;聆听现场微党课;参观“三馆”;体验红军餐;篝火晚会;与群众夜谈办实事等活动。目前,槽岭红色名村已经接待3000多人,带动村民增收5万多元,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

驻槽岭村工作队员、县总工会办公室主任  彭炽裕

“我们主要是围绕村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问题,助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幸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